Topics 區塊鏈Current Page

區塊鏈第 1 層與第 2 層:基本要素

初級
區塊鏈
2023年4月27日
閱讀時間 11 分鐘

AI 概要

展開

詳細概要

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普及程度呈指數級增長,顯著增加瞭用戶和交易數量。這給區塊鏈網絡運營帶來瞭基礎設施瓶頸。為瞭實現主流應用,業界需要尋找解決方案來解決其可擴展性問題,以迎閤用戶、交易和數據數量不斷增長的需求。

業內采用的兩個主要解決方案包括第 1 層和第 2 層:

  • 1 層:底層區塊鏈架構

  • 1 層擴展解決方案:對第 1 層進行瞭基本調整

  • 2 層:第 1 層網絡之上的第三方集成

  • 2 層擴容解決方案:無需對其代碼或架構進行任何根本性更改,即可提高 Layer 1 平台的速度

在本文中,我們將探討區塊鏈 TrilemmaLayer 1Layer 2,以及如何幫助區塊鏈實現可擴展性。

區塊鏈 Trilemma

區塊鏈三聯詞是指區塊鏈同時實現以下三個特徵的難題:

  1. 去中心化:在整個網絡中分配計算能力/共識

  2. 安全:防範惡意行為者和網絡攻擊

  3. 可擴展性:區塊鏈支持高交易吞吐量的能力

有人認為,任何系統都隻能實現三個特徵中的兩個,迫使它放棄一個。

區塊鏈 Trilemma 示例

通常情況下,區塊鏈與區塊鏈三聯體相抗衡。下麵我們來看幾個突齣的例子。

以太坊

以太坊是去中心化且高度安全的,擁有約 561,000 名驗證者。幾乎不可能攻擊以太坊的區塊鏈,因為攻擊者需要超過 51% 的驗證者纔能破壞網絡。然而,這在可擴展性方麵得到瞭權衡,這就是為什麼以太坊的網絡費用在高活躍時期會發生爆炸。

幣安智能鏈 (BNB Chain)

與以太坊相比,BNB Chain 最多僅允許 21 名驗證者。因此,很明顯,BNB 鏈並未去中心化。然而,這使其能夠實現高度的安全性和可擴展性。

為什麼區塊鏈可擴展性如此重要?

“可擴展性”一詞的定義因專傢而異。然而,區塊鏈可擴展性的核心是指系統能夠為每個用戶提供豐富的體驗,無論用戶在任何特定時間的總數量如何。

吞吐量是指系統每秒處理的交易次數。盡管 Visa 等公司/支付渠道使用 VisaNet 電子支付網絡處理近 20,000 TPS,但比特幣主鏈隻能實現 3 至 7 TPS。

容量差異可能令人震驚,但背後有一個簡單的解釋。比特幣采用去中心化系統,而 VisaNet 在中心化系統上運行。前者利用更多的處理能力和時間來保護用戶的隱私。每筆數據交易都必須經過多個步驟,包括接受、挖礦、分配和節點網絡驗證。

由於加密貨幣有望成為商業世界的勢在必行的力量,區塊鏈開發者正在努力擴大區塊鏈處理的範圍。透過創建區塊鏈層並優化 Layer 2 擴展,他們希望加快處理速度並增加 TPS 數量。

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問題

以太坊為例。在區塊鏈技術中,共識機製是一種容錯系統,允許在分布式節點中達成單一網絡狀態協議。這些協議確保所有節點在交易上達成一緻並同步。這使得以太坊鏈難以覆蓋或攻擊。

由於以太坊的穩定性和安全性,ICO熱潮開始瞭,導致個人在區塊鏈上創建加密貨幣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(DApp)。因此,用戶湧入,以太坊的交易數量有所增加。隨著系統堵塞,以太坊網絡上交易處理方的交易費或礦費也隨之增加。

當區塊鏈網絡堵塞時,待處理交易最終會進入內存池,需要更多時間進行處理。為瞭解決這一問題,礦工開始優先考慮礦價較高的交易,以便進行確認。這進一步提高瞭交易所需的最低成本。

價格上漲的週期將達到礦工費飆升的地步,讓每個人的情況變得更糟。第 2 層擴展旨在為這一問題提供解決方案,降低交易成本。

什麼是 Layer 1?

第 1 層是構建其他區塊鏈和 DApp 的主要區塊鏈網絡。他們能夠支持在區塊鏈上進行的交易和運營。為瞭提高可擴展性,Layer 1 必須直接更改區塊鏈的代碼或架構。例如,提高區塊確認速度或提高區塊的含數據容量。

以太坊、幣安智能鏈和 Solana 是最著名的 Layer 1。

下麵我們來瞭解一下第 1 層擴展解決方案。

第 1 層擴展解決方案

共識機製

不同的區塊鏈采用不同的共識機製

比特幣等區塊鏈利用工作證明 (PoW)。盡管 PoW 系統安全性很高,但速度可能很慢。這是因為它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解決加密算法問題。以太坊最初采用PoW共識機製,當大量用戶加入以太坊網絡時,導致嚴重的網絡擁堵。

此後,以太坊透過閤並轉嚮使用質押證明 (PoS) 共識機製,現在透過網絡共識處理和驗證新區塊。該切換使以太坊能夠將速度從每秒 10-20 次交易 (TPS) 更改為超過 20,000 TPS。在保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同時,我們實現瞭這一目標。

鏈叉

區塊鏈開發團隊通常會推齣第 1 層擴展解決方案。劃轉鏈意味著升級或調整區塊鏈。分叉分為軟分叉硬分叉兩種。

軟叉是與現有區塊鏈兼容的架構變化。另一方麵,硬分叉是區塊鏈架構的改變,與現有架構截然不同。 

軟分叉就是比特幣網絡的 SegWit 軟分叉,將網絡性能從每塊約 1,600 筆提升至 3,000 筆。

而對區塊鏈進行更大的修改,例如將比特幣的區塊大小增加到8MB,則需要一個硬分叉。這將創建兩個版本的比特幣,一個更新版本和一個舊網絡。

分片

分片是將大型交易集劃分為稱為“分片”的較小數據集的擴展技術之一。該網絡並行處理這些網絡分片,支持在幾筆交易上進行順序工作,而不是在每個交易上進行網絡流程。這是一種更快、更有效的機製。

此外,每個網絡節點都分配給某個分片,而不是保留區塊鏈的全部副本。單個分片利用跨分片通信協議交換地址、餘額和一般狀態,同時為主鏈提供證明。

集成分片的區塊鏈示例包括 Ziliqa 和 Tezos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分片是實驗性的,尚未有 Layer 1 成功實施。

什麼是 Layer 2?

第 2 層透過運行區塊鏈協議來提高區塊鏈協議的可擴展性和效率。它將使用外部並行網絡實現遠離 Layer 1 的交易。

為瞭完成交易結果,Layer 2 從主鏈中提取交易組閤,代其處理,然後將交易組閤迴 Layer 1。透過將大部分數據處理抽象到輔助架構,Layer 1 區塊鏈變得不那麼擁擠,最終更具可擴展性。

第 2 層的主要示例包括 Polygon、Optimism、Arbitrum、zkSync 和比特幣閃電網絡。

第 2 層擴展解決方案

下麵介紹瞭 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。

嵌套區塊鏈

嵌套是 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之一,區塊鏈協議可存儲內部或頂部的其他區塊鏈。嵌套區塊鏈架構通常涉及主區塊鏈,該主區塊鏈為更廣泛的網絡設置規則和參數,而執行是在輔鏈的互聯網絡上進行的。

嵌套鏈由父鏈和子鏈組成。父鏈將委托給子鏈執行交易。交易將由子鏈執行,子鏈隨後會將結果告知父鏈。交易完成後,父鏈將嚮 Layer 1 提供結果。 

除非需要解決爭議,否則底層基礎區塊鏈不參與嵌套鏈的網絡操作。由於每個人都在共同努力,因此這是最棒的擴展方法之一,而且速度更快。這一範式中的分工減少瞭主鏈上的處理負載,極大地提高瞭可擴展性。

OMG 等離子項目就是一個例子,該項目是以太坊的第 2 層區塊鏈,可確保更便宜、更快捷的交易。

狀態頻道

區塊鏈與鏈外交易渠道之間的雙嚮通信可透過狀態渠道促進。狀態通道本質上是一種與網絡相鄰的資源,它使用多西格碼或智能閤約機製執行活動,而無需由第 1 層的節點進行驗證。

無需將交易數據提交至 Layer 1,即可執行交易。交易完成後,通道的最終狀態將發送至第 1 層進行驗證。該機製可提高交易速度,提高網絡的整體吞吐量。 州頻道擁有無與倫比的速度和隱私。無需透過礦工等第三方進行路由,國傢渠道是現有最佳擴容解決方案之一。

以太坊 Raiden Network 和比特幣 Lightning Network 都是國傢頻道的示例。這兩種通道均使用哈希時鎖閤約 (HTLC) 執行的狀態通道。雖然閃電網絡允許用戶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微交易,但Raiden還將允許用戶透過其渠道運行智能閤約。

像閃電網絡這樣的國傢頻道也完全安全,因為隻有參與者知道交易。另一方麵,以太坊 Layer 1 區塊鏈將所有交易記錄在可公開審計的分類賬中。

側鏈

大型批量交易通常使用側鏈,側鏈是獨特的區塊鏈網絡,具有自己的驗證器(和共識機製),與 Layer 1 共存,以提高其速度和可擴展性。

采用側鏈設計,Layer 1 的主要職責是維護整體安全性、驗證批量交易記錄並解決衝突。側鏈完成主鏈交易處理後,資産將被鎖定。此外,大多數側鏈都有聯閤會或其他獨立的第三方,他們會仔細檢查主網與側鏈之間的活動是否存在任何違規行為。智能閤約或一群人類可以組成聯閤會。

側鏈和狀態通道之間有兩個主要區彆:

  1. 在側鏈上進行的交易並非參與者之間的私人交易,而是在賬本上公開交易。 

  2. 主鏈和其他側鏈不受側鏈安全漏洞影響。

纍計

在區塊鏈環境中越來越受歡迎的一種擴展方法是捲積。在匯總中,來自 Layer 1 的交易組被捆綁起來,在鏈下處理,然後加載迴主鏈。

因此,第 1 層無需獨立處理所有事務。Rollup 使以太坊等 Layer 1 網絡更具可擴展性。匯總的功能也有所不同。其他人則采用樂觀的態度,而有些人則采用零知識程序。

捲積有兩種類型:

  • 樂觀匯總:這些假設交易默認有效。因此,隻有在遇到挑戰時,他們纔會進行計算來檢測欺詐行為。

  • 零知識匯總:這些匯總在鏈下運行計算。隨後,他們將有效性證明提交至基層或主鏈。

匯總有助於提高交易吞吐量、開放參與,並降低用戶的礦工費。

第 1 層和第 2 層的局限性

區塊鏈分層具有諸多優勢。例如,Layer 1 解決方案的主要優勢在於,由於基層發生變化,開發人員無需為現有架構添加任何內容。

同時,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不會篡改基層協議。此外,這些解決方案支持多種微交易,無需用戶支付高額手續費,也無需浪費時間進行礦工認證。

然而,這兩個區塊鏈層都有需要考慮的局限性。

新增現有協議

區塊鏈層的主要問題是將其添加到現有協議中。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有數十億的市值。用戶每天交易數百萬美元。因此,透過不必要的編碼和實驗使這一過程復雜化是沒有意義的,因為這需要大量資金。

第 1 層和第 2 層的未來是什麼? 

可擴展性是目前區塊鏈行業無法大規模采用加密貨幣的原因之一。隨著加密貨幣需求的增加,區塊鏈協議的擴展壓力也將增加。由於兩個區塊鏈層都有一定的局限性,因此未來的解決方案將是構建一個能夠解決可擴展性問題的協議。 

結語

關於上述瓶頸,有兩種選擇可供選擇:1) 減少結垢問題,或 2) 尋找可行的替代方案。區塊鏈開發者正在選擇前者,轉嚮以太坊的 Layer 2 擴展。

在發布時,區塊鏈系統仍在開發中。未來最迫切的問題是區塊鏈層和 Layer2 擴展是暫時的還是永久的。 

Bybit App
智慧賺幣